颜宁在美国获大奖,我们该反思些什么
转载自 l 微信公众号“历程iExpeirnce”
原标题:颜宁在美国又获大奖,我们失去了一位天才的科学家
2017年,颜宁辞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到美国仅仅三年,今年8月,女科学家组织公布了2020年度的荣誉会员奖(共包括三个奖项),将其中的佛罗伦斯.萨宾杰出研究奖,授予了生物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颜宁,以表彰她在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颜宁,大家都熟悉,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在国内上的,标准的我们中国培养的人才。
清华毕业后,她写了一封自荐信:我觉得自己各方面能力已达到贵校要求,我希望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仅凭这一封信,她就获得到美国名校普林斯顿大学生物系学习的机会,硕博连读。
博士毕业后,颜宁没有像其他留学生那样选择留在国外,而是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清华大学做了一名老师。
在清华大学的几年,她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攻克了膜蛋白研究领域内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还被权威杂志评选为“中国科学之星”。
谁知道,2017年,颜宁从清华辞职,又回到了普林斯顿大学,成了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授。至于颜宁为何出走,一直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但都被颜宁否认了。
后来,仅仅两年后,也就是2019年,颜宁在美国就被评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接着也是一路高歌,成就越来越突出。
2020年5月,颜宁在《自然》杂志发表了2篇论文。
6月8日,颜宁在《PANS》发表一篇论文。
6月15日,颜宁团队与杨洪武团队合作在Cell《细胞》上发表论文。
无论是《细胞》还是《PANS》都是世界顶级学术期刊,代表的是学术上的成就和权威。
今年8月,又获大奖。
我说这么多,就是想说,我们真的失去了一位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也许未来的某一天,她就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第一:天才都是百年不遇的,也是改变世界的人。
很多人常常说,中国人多,唯一不缺的就是人才,但颜宁这样的科学家是普通的人才吗?人家是天才,天才有几个,放眼世界也没有几个,说白了,天才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天才的研究是可以改变这个世界,改变人类命运的。也许未来某一天颜宁的成就会非常高,获得诺贝尔奖也不过分。我们真的不会感到可惜吗?
通过华为被制裁,我们该清醒了,中国在很多领域远远没有什么高科技,我们距离发达国家还远得很,像颜宁这样的人才,如果能为国内所用,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颜宁的科研团队
第二:我们要深刻反思并改进,为什么颜宁会出走?
很多人一说起颜宁,就是不爱国,或者拿钱学森举例,以证明颜宁更没有家国情怀。实际说这些都没什么用?人家就不回来你能怎么样?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我们与美国比,到底哪里出问题了,为什么人才都往美国跑呢?
1、论待遇,我们国家现在这么强大,难道还养不起几个科学家吗?我们给最好的待遇了吗?
2、论科研环境,我们的科学家到底有没有学术自由,有没有被各种杂事困扰?
3、论学术腐败,我们的科学家研究成果究竟能不能归自己所有,领导爱分一杯羹吗?
比如颜宁在国内没评上院士,为什么到美国就评上了?是因为我们对院士的要求更高吗?
我们需要的是反思,而不是追究出走人的责任,更不是要道德绑架出走的人。
如果不反思不改进,那么未来会有更多的“颜宁”出走,那时真的就迟了。
实验中的颜宁
第三:颜宁的采访也许会告诉我们答案。
因为又获大奖,颜宁接受了一家杂志的深度采访,我们来看一下颜宁的部分回答,也许会从中找到答案:
问:你认为你的职业最大好处是什么?
颜宁:自由。我可以自由地安排工作、自由地选择项目、自由地选择合作者和工作团队。
问:是什么激发了你对科研的兴趣?
颜宁:我享受灵活的工作时间,喜欢自由的选择课题,更何况还有“全世界第一个发现的巨大诱惑。”
问:你职业生涯最有价值的成就是什么?
颜宁:提升了我的批判性思维,我最大成就是迄今为止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年轻学者,不少人已经能够独挑大梁,开始自己的独立研究项目了。
“自由”是颜宁用的最多的词,我想我们的科研环境给不了的可能就是这个,国外大学最吸引她的可能也是这个。
颜宁在普林斯顿大学
颜宁绝对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天才科学家,颜宁的出走绝对是国内的巨大损失。
颜宁能否回来为我们所用,我想应该成为我们科研部门考虑的主要问题。颜宁照此发展下去,也许某一天,就会成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如果人家再加入外国籍,那就彻底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了。
希望网上少一些恶毒攻击,少一些道德绑架,多一些对科学家的尊重,只有如此,还可能吸引这些人才的回归。
2019年4月30日,美国科学院公布新入选院士名单,年仅42岁的颜宁名列其中,正式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显示其仍为中国国籍)。
30岁时,她就成为了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正教授、博士生导师。
37岁的她率领团队,攻克了困扰生物学界近半世纪的科学难题,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
2016年,因为在蛋白质结构方面的突出贡献,她入选 《Nature》 杂志评选的 “中国科学之星”。
2017年,加盟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担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目前,她在 《Nature》、《Science》、《Cell》 等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超过20篇重要论文。
2019年4月30日,美国科学院公布新入选院士名单,年仅42岁的颜宁名列其中,正式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显示其仍为中国国籍)。
颜宁的当选,表明她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在此向她表示祝贺!
除了祝贺之外,我们一起走进学术女神的世界:
颜宁的学生时代
喜欢自由的人生
1977年,颜宁出生在山东莱芜。莱芜是一个贫瘠地区,也算革命老区。铁道游击队的枣庄,孟良崮的临沂离那都不远。
小时候的颜宁,活脱脱的男娃性格,上树偷桃,下河摸虾,天不怕地不怕,像风一样的女子到处疯跑。
也许是生在孔孟之乡,从小颜宁就爱学习,喜欢琢磨,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她兴趣广泛,爱好武侠,喜欢唐诗宋词,文科一直是年级第一,目标是北大中文系,从小的理想就是要做一名记者。
谁知道班主任老师认为文科不如理科实在,硬把她拉回了理科。班主任语重心长地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没想到这句烂俗的话,放在今天的颜宁身上,简直就妙不可言。
高考填志愿时,父母希望颜宁学医;颜宁也想学医,但她心软,又喜欢小动物,根本下不了手解剖,最后只好选择了与医学相关的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由此,拉开了她在清华大学辉煌的人生之路,这是后话了。
在成为大科学家之前,颜宁就是一个普通小女生。进入清华后,面对来自全国一等一的高手,颜宁压力很大。尤其是高等数学,更是她的拦路虎。颜宁非常担心,一度做噩梦,认为自己过不了,肯定要挂科,最后鬼使神差以67分涉险过关。
但颜宁却因此获得了巨大信心,如此糟糕竟然也过了,可见没什么可怕的。这一次心理的调适,对颜宁未来发展有重大的意义。那以后,她更加活跃,参与到各种兴趣活动中去,打球、健身等等,并且在大二成为学生会主席。
大三颜宁被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饶子和选入自己的实验室。这一步对颜宁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以前她总觉得实验枯燥,没意思。但在饶老师的指导下,她渐渐爱上了做实验。一面跟实验室的师哥师姐侃大山,一面满怀期待地等待未知的实验结果,其实特有趣的。
大四颜宁收到了诺和诺德中国制药公司的就业邀请函,薪水优厚,无数人梦寐以求,但颜宁婉拒了,很多人一辈子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颜宁说,我喜欢自由的人生。
七年留学生涯
决定了颜宁未来的人生道路
在普林斯顿度过七年,颜宁对那里的绿地蓝天、微风古堡充满思念。
“普林斯顿真是太美了!”颜宁眼里直放光,“那里保留了大片的森林,还有一条运河。秋日的黄昏凭窗望去,周围是红色、金色、紫色的树,夕阳下的湖面波光闪闪,成群的野鸭在暮色中飞翔……有时竟然看得热泪盈眶!”
除了自然之美,颜宁更领略了科学之美。“给我们上课的大都是成就卓著的科学家,经典论文甚至课本里的很多东西就是他们亲自做出来的。他们能把每个科学发现讲得像历史故事一样引人入胜,会让你觉得:哇!原来做生物这么好玩!”
让颜宁难以忘怀的,还有普林斯顿的一对教授夫妇,都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丈夫还是1995年的诺奖得主。
“我是个夜猫子,很多时候晚上11点了,还看见他们夫妇在各自的实验室观察显微镜下的果蝇,那种淡定从容、简单执着让人感动。我觉得自己将来就是要这个样子,很简单地做自己喜欢的研究。”颜宁说。
在三个实验室轮转一年之后,颜宁到施一公的实验室做博士论文,先是从事抗肿瘤方面的研究;2005年继续做博士后,转型到膜蛋白研究。
“一公常常说:不要整天想着柴米油盐,只要你现在努力做到最好,未来的路就会越走越宽,根本不用为找工作发愁。实验上遇到苦恼,和他谈过之后,你就觉得自己好像很行,肯定能成功。最后还真的没有失败。”
在施一公的指导下,颜宁做得顺风顺水。2004年12月,她顺利通过博士答辩,并获得2005年度《科学》杂志和通用电气医疗评选的北美地区“青年科学家奖”;2006年10月,她带两个师弟师妹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做出了实验室的第一个膜蛋白结构。
清华最年轻教授回归母校
当时她30岁,是全中国最年轻的正教授之一。
平素喜欢扎马尾、穿休闲装的颜宁,走在清华的校园里,看上去就像学生一样年轻活泼,她平时喜欢自称“青椒”,谐音青年教师。学生时代最讨厌教授照本宣科的颜宁,如今成了传道授业解惑之人,更是不曾对学生懈怠。
2007年,颜宁欣然接受清华大学的邀请,回到了母校工作。一切都是白手起家:安装实验台、订购仪器试剂、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
颜宁说:“刚建实验室的时候,我都快疯掉了。”曲折之多,进展之慢,让急性子的她直抓狂:“大约有半年我都异常焦虑,后来步入正轨后,就顺畅得多了,感觉做实验跟国外没什么区别。”
自2007年回清华独立领导实验室以来,颜宁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13篇以她本人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发表在《自然》《科学》《细胞》等顶级期刊上,其成果两次入选《科学》评选的年度十大进展。速度之快、水平之高,令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
如今,再谈起当时的选择,颜宁毫不犹豫:“回国是完全正确的选择。”
影响全球的的科研成果
被《自然》评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之一
2009年以来,她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最有影响力的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了19篇论文,其中两篇被《科学》「年度十大进展」引用。
颜宁是施一公老师的学生,在回国的5年里已经在CNS上发文9篇,在以论文数量排资论辈的环境,这对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可以完爆很多中科院院士。
颜宁的工作主要致力于重要跨膜运输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机理的研究。GLUT1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运蛋白,这是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的一项基础研究,但是距离实际的临床应用还有很远,但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本身就是有区别的,在我看来,基础研究就是为了探索未知。
该成果在当年5月18日由《自然》杂志在线发表后,立刻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充分肯定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学成就。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恩?科比尔卡(Brian Kobilka)评价说:“要针对人类疾病开发药物,获得人源转运蛋白结构至关重要。对于GLUT1的结构解析本身是极富挑战、极具风险的工作,因此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膜转运蛋白研究专家罗纳德?魁百克(RonaldKaback)表示:“人们终于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膜转运蛋白在原子分辨率水平上的晶体结构,这是50年以来的一项重大成就。”
人体GLUT1基因序列鉴定者、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资深教授哈维?罗德士(Harvey Lodish)认为,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并且表示将把这一重大成果加入到他正在编写的《分子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Cell Biology)经典教科书第八版之中。
加盟普林斯顿大学
希望在科学上取得更大突破
颜宁接受记者们采访
2017年,时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颜宁因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担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而在国内引起强烈关注。
为何离开?颜宁用“居安思危”解释:“我生怕自己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换一种环境,是为了给自己一些新的压力,刺激自己获得灵感,希望能够在科学上取得新的突破。”
“另一方面,清华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都是我的母校,能够在这两所让我骄傲的母校任教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我很开心10年前清华大学向我伸出了橄榄枝,两年前普林斯顿大学也同样向我伸出了橄榄枝,让我得以梦想成真。我也会凭着对清华的热爱,尽己所能,促进普林斯顿等国外一流学府与清华的交流合作。这也是我在这个阶段回报母校的一种方式。”
2018年10月,在接受采访时,颜宁表示,从清华到普林斯顿,她说个人微环境上变化不大,但在普林斯顿的一大优势是能收到很多特别好的博士后申请,这可能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包括国内高校招人时大多要求青年应聘者有国外留学经历、普林斯顿作为世界名校对人才来说吸引力比较强等。
目前,她在普林斯顿的教学科研都在顺利地推进,她带了1个学生和8个博士后,其中有5人从清华带过去。
正直的颜宁眼里揉不得沙子
“她特别正直,有啥说啥。我们也知道,但是我们就不说,懒得说,或者是压根儿就不想说这个事,也不想得罪这个人。她就敢干。”
2016年5月2日,一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的论文引发了国内学术界和媒体圈的爆炸性关注。
当时,被国内部分媒体称为“诺奖级”的科研成果,在论文刚发表的两个月里,平均每天就有66篇相关的中文新闻报道产生。
而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韩春雨,来自设备、经费和科研人员都十分有限的河北科技大学,这个消息几乎让整个国家都沉浸在为拥有这样励志的本土科学家的激动情绪之中。
论文发表17天后,颜宁发了一条微博:“这个研究如果所有数据solid,前景巨大,好极了”。但她同时写道,“不属于创新型研究,是跟风型,没必要神话,原创在2014年”。
这样的言论让颜宁在当时一边倒的舆论中饱受攻击。不少网友认为颜宁故意诋毁韩春雨,做不出真正的创新型研究而“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甚至有人还上升到人身攻击。
面对学术道德这件事,李硕觉得他的导师颜宁“眼睛是不容沙子的”的,“在韩春雨这个事件上来讲,她可能更多的是觉得皇帝的新装,大家都不愿意去说他,你好我好大家好。那长此以往下去,中国这个学界就是有问题的了。”
2017年8月3日,《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一篇社论,称韩春雨及其团队主动撤回了这篇至今没有实验室独立重复出实验结果的论文。
小女生颜宁
网友:可爱又接地气的科学家
喜欢带学生出去吃饭,嗨歌,整个一个少女心,单纯,快乐、干净。
不要看颜宁科研成就这么高,就觉得人家平时很严肃呆板。
“活在当下”一直是颜宁的生活态度,除了搞科研,青春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颜宁喜欢去尝试。
她常常会组织学生一起看电影、玩杀人游戏、唱K,甚至滑雪。。。有时,也会把学生做不好的实验做出来,然后拿到学生面前显摆一番:“你看,姐姐我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做出了你们3天的工作,我觉得你们真的还没有出师啊。”
颜宁还喜欢斗嘴,饶毅作为一个“爱开玩笑”的科学家,大家知道他的嘴已经很厉害了,然而据颜宁说:“和饶毅教授斗嘴,从来没有输过。”
听说颜宁还爱刷微博,正好我也有这爱好,就忍不住去看了一眼。
我的天呀。。。我好像对世界级的大科学家又有了新的认知。
追剧、时评、游戏样样都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人民的名义》《外科风云》……三季的《爸爸去哪儿》也是一集不落。而且颜宁还是胡歌、李健、周星驰以及小马哥的小迷妹,花痴得很呢。
在颜宁刚满40岁时,生日当天,她在朋友圈里卖萌自嘲,“不惑?人家明明还是小菇凉么”,短短一句话还用了两个emoji表情。
她在微博上大谈热播剧剧情、转发她喜爱的明星照片、做微信公号主编,和闺蜜一起做视频访谈,在网上对看不惯的事情直接批评。
正是她的这些“业余活动”,和严肃媒体上不时传出的“颜宁课题组又有科学新发现”的消息一起,拼凑出了她的公众形象。
她的科研成就举世瞩目
她的性格率真、纯粹、敢怒敢言
这,就是颜宁
再次向颜宁表示祝贺
颜宁演讲:遵从内心,勇敢做独一无二的你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历程iExpeirnce” & ”5G信息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删除。
点击阅读 👇
为了能和你,没有失落与江湖的心酸
维罗阳光
我的备用号